传说在很早以前,有一年大旱,上海金山一带的农田干得开裂,田里的禾苗都快要枯死了。农民们急得心里像着了火似的,整天坐也不是,站也不是,却也拿不出办法来,只得唉声叹气:“唉!要是能把黄浦江的水引到这里,就可以用水车里的水浇田了。”“说得到轻巧,开这么大一条河,得干多少年呀!”正在这时,“霍”地站出来一位虎背熊腰的黑脸大汉,他说:“把这件事交给我吧,我保管一夜工夫就开好。”“一夜工夫?”大家都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,有人甚至还忍不住笑了出来。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,就随他去吧。第二天早晨,农民们奔到田里一看,啊呀!果然,一条清澈的河流从黄浦江分出来,灌溉了几千亩良田。这时候,大家才知道那黑脸大汉原来是汉朝大将军霍光显灵。他带领子子孙孙开河灌田,解救了这场灾难 。于是,人们就修筑了城隍庙,铸造了霍光将军的神像供在大殿。
上海老城隍庙原为霍光神祠,供奉的是西汉名将霍光神主。上海建城隍庙,相沿成习,霍光成了上海资格最老的城隍爷。
秦裕伯是上海县陈行人,另有说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。传说他是一个孝子,因其母感叹未见过金銮殿,故专门建了一座象金銮殿的建筑。被人告密,皇帝派员来查,他就连夜将殿改成金山神庙,躲过了一场灾祸。清军南下时,遭到上海地区人民的强烈抵抗,清军将领原准备屠城。屠城前夜,清军将领梦见了秦裕伯,秦警告他不准杀人,这才取消了屠城计划。因秦裕伯“显灵”,救了上海百姓,故被列为城隍爷。
据说上海人真正顶礼膜拜的还有第三位城隍爷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市民从“陈公祠”中请出了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血染吴淞口、在吴淞炮台战死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的神像。
上海城隍庙真正始建于明永乐年间(1403-1424),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。
从明代永乐(1403-1424)到清代道光(1821-1850)是上海城隍庙最为繁盛时期;当然,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,上海城隍庙在“文革”时期,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,神像被毁,庙宇被挪为它用。1994年,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,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,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,截至2005才得以恢复。
如今的上海城隍庙,包括霍光殿、元辰殿、财神殿、慈航殿、城隍殿、娘娘殿、父母殿、关圣殿、文昌殿九个殿堂,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。作为道教宫观,上海城隍庙可谓历史悠久,在国内外享有盛名,随着经济的发展,已经成为上海小旅游圈,城隍庙道观、城隍庙小吃、豫园环在周围,呈现出上海城隍庙文化底蕴。“到上海不去城隍庙,等于没到过大上海”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。